2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彭博新闻社对12位经济学家进行调研,其中有9位均认为,今年中国农民工收入增速会滑落到7%以下。有6位经济学家预计,今年中国消费者的平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在6.5%-6.9%之间。该文章在国内引发民众广泛关注。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当下,过去的工资高增长速度还能维持多久?由此引发的疑问越来越大。而今年以来,从中国政府的一系列表态和政策可以看出,政府正试图通过放缓薪资增长速度,以降低企业的经济负担。
今年2月,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指出,《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约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终导致劳动生产率太低,损害劳动者的利益。工资刚性增长脱离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
不久后,广东省政府公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称将通过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和社会保险费等政策措施,为企业负担持续减轻,还规定2016年、2017年最低工资标准暂按2015年5月发布的标准执行。在此之前,广东仅是在雷曼危机和欧债危机等时期冻结过最低工资标准。
我国的《最低工资规定》规定,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要调整一次。近几年,各省最低工资标准的平均增幅也在下降。
今年3月底,上海市政府宣布,从4月1日起,月最低工资标准上调8.4%,至2190元人民币,而过去六年的平均年增幅高达13%,今年的上调幅度创下了2009年以来的最小涨幅。
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的最低工资标准更是超过两年多未调整,其中黑龙江目前执行的仍然是2012年12月1日调整的最低工资标准。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
不过,对于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不少学者持着悲观的态度。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院长关信平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如果中国的产业不成功转型,未来中国员工薪资增长放缓已是一个难以逆转的趋势。
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低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6.7%的增速,这两年来首次出现这一现象。
关信平表示,过去几年中,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增长较快,员工的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都得到提高,但这也挤压了企业利润的增长,提高了产品的价格,产品竞争力也遭到减弱,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现在国家试图把劳动力成本控制下来。
“中国的薪资增长放缓并不仅影响到城镇职工,如今农村居民收入呈现多样化,很多农村人都去城市打工,或在县镇企业工作,这些人和城市经济是连在一起的,薪资的增长放缓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收入。”关信平说。
不过,关信平并不完全认同通过控制劳动力成本为企业减负的做法。“在减少社保缴费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实际上还是想走过去廉价劳动力的道路,这样确实可以保持当前的经济增长不会有明显下滑”。他认为,但也使中国停留在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如今中国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容易缺乏一种往上走的动力,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关信平指出,走“老路”还可能给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问题,现在中国要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发展,必须迈过靠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的过程。因此,中国现阶段要去促使产业转型,应该思考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有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