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一休论坛

网络广告风险自担 网络广告风险自担 网络广告风险自担 网络广告风险自担 网络广告风险自担
查看: 1150|回复: 0

官方:保护职务犯罪举报人 禁十种“打击报复”

[复制链接]

7312

主题

-29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735
发表于 2016-4-9 06: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举报单位领导而被转岗、扣发奖金该怎么办?相关人员违反保密规定,对举报人保护不力该如何追责?昨天下午,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最高检、公安部、财政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完善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工作。规定中明确了十种“打击报复”举报人的情形。
  看点1 首次明确“隐性报复”
  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万春介绍,此次出台的规定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对显性报复和隐性报复都作了列举规定,明确十种“打击报复”情形:除比较典型的侵犯人身、财产安全,栽赃陷害等打击报复行为以外,例如“违反规定解聘、辞退或者开除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在职务晋升、岗位安排、评级考核等方面对举报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刁难、压制的”也都明确列为“打击报复”情形。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卞建林认为,对举报人的打击报复行为除了直接侵犯人身、财产的显性报复外,更多地体现为利用职权对举报人进行变相打击的隐性报复,因行为隐蔽,难于界定,一直处于法律救济的“边缘死角”。“此次规定增强了可操作性,有利于对举报人合法权益进行更为全面的保护。”卞建林说。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宋英辉也表示,明确哪些情形属于打击报复,可以有效防止举报人被“穿了小鞋”却有苦说不出。“周密、细致的保护措施使得举报人进一步免除了后顾之忧,同时,这些规定也让检察机关的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更有针对性。”宋英辉说。
  看点2 严保举报人信息不泄密
  规定鼓励个人和单位依法实名举报职务犯罪。实名举报,顾名思义,就是使用真实姓名、单位名称和准确联系方式,通过来信、来访、电话、网络等形式去举报。
  “在党和国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大背景下,人民群众既有积极举报职务犯罪的意愿,也有害怕被他人打击报复的顾虑。行为人在举报时往往最关心的就是举报行为的保密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宋英辉说。
  对此,规定在保护、奖励举报人的各个环节都规定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将泄密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万春介绍,规定在受理、录入、存放、报送举报线索和调查核实、答复举报人等环节集中规定了八条保密措施,强调严禁泄露举报内容以及举报人姓名、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严禁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或者被举报单位。
  “为确保案件顺利查办,必要时部分举报人将以证人的身份进一步配合检察机关办案。”万春表示,对此,规定要求“人民检察院应当采取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可以在起诉书、询问笔录等法律文书、证据材料中使用化名代替举报人的个人信息,但是应当书面说明使用化名的情况并标明密级,单独成卷”等。
  在后期奖励环节,规定强调,检察院在向社会公布举报奖励工作的情况时,涉及披露举报人信息的,应当征得举报人同意。
  “这些规定以严密的制度保障、严格的纪律约束,进一步强化了检察机关对举报内容和举报人信息的保密责任,有利于打消举报人的顾虑,激发人民群众的举报热情。”宋英辉说。
  看点3 举报人最高可奖50万以上
  据万春介绍,规定明确了举报人保护工作的分工,规定对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保护主要由检察院负责,需要公安机关提供协助的,应当商请公安机关办理。另外,如果举报人直接向公安机关请求保护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公安机关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通知受理举报的检察院。
  举报人向检察院实名举报后,其本人及其近亲属可能遭受打击报复时,检察机关该如何采取及时有效措施来保护呢?对此,规定明确了不同情形下的三类保护措施:一是举报人及其近亲属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应当采取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对举报人及其近亲属人身、财产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等;二是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因遭受打击报复受到错误处理的,建议有关部门予以纠正;三是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因遭受打击报复受到严重人身伤害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协调有关部门依照规定予以救助。
  规定特别指出,对有证据表明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可能会遭受单位负责人利用职权或者影响打击报复的,检察院应当要求相关单位或者个人作出解释或说明。应当给予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的,检察院可以将相关证据等材料移送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由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此外,规定明确了举报奖励的范围。规定指出,给予奖金奖励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所举报犯罪的性质、情节和举报线索的价值等因素确定奖励金额。每案奖金数额一般不超过二十万元。举报人有重大贡献的,经省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可以在二十万元以上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五十万元。有特别重大贡献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不受上述数额的限制。同时,规定还对保护、奖励举报人工作中失职、渎职的法律责任予以明确规定。
  十种打击报复行为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方法侵犯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的;
  (二)非法占有或者损毁举报人及其近亲属财产的;
  (三)栽赃陷害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
  (四)侮辱、诽谤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
  (五)违反规定解聘、辞退或者开除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
  (六)克扣或者变相克扣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工资、奖金或者其他福利待遇的;
  (七)对举报人及其近亲属无故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者故意违反规定加重处分的;
  (八)在职务晋升、岗位安排、评级考核等方面对举报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刁难、压制的;
  (九)对举报人及其近亲属提出的合理申请应当批准而不予批准或者拖延的;
  (十)其他侵害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合法权益的行为。
  分析
  举报者保护状况不容乐观
  群众举报是检察机关查处职务犯罪工作的重要来源。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深入推进和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年来检察机关愈加注重依靠群众力量查办职务犯罪,重视和尊重人民群众举报权利、调动和保护人民群众举报积极性。
  记者从最高检了解到,从1988年起,最高检先后出台《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若干规定(试行)》《关于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和《奖励举报有功人员暂行办法》。此后,又于1996年制定《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并于2009年、2014年作了两次修订。在有关单位配合下,检察机关还逐步建立了一些成熟有效的工作机制,如受理、移送举报材料时的保密机制,举报人转为证人时的身份转换机制等,来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
  然而,在实践中,职务犯罪举报人保护、奖励制度仍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保护工作的分工不够明确;缺乏具体、有效的保护措施;侧重事后救济,举报人遭受威胁时往往求助无门;隐性报复难以查处;奖励金额偏低,奖励资金经费保障水平不一。
  现实中的一些状况也让举报人顾虑重重:一些被举报人滥用职权,采用各种手段打压报复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利害关系人,迫使举报人畏惧害怕而放弃举报。一些举报人人身、财产安全遭受了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举报后“流血流汗又流泪”,精神遭受了极大折磨。
  “目前,恶性打击报复职务犯罪举报人的现象虽然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我国职务犯罪举报人保护状况仍不容乐观,而利用职权或者采取其他方法对举报人进行变相打击的隐性报复更是难以查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说。
  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万春介绍,此次出台的规定针对过去相关规范性文件规定较为原则、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对保密措施,打击报复的情形,保护举报人的措施,保护、奖励对象的范围等都作了更加具体、明确的规定,增强了可操作性。
  综合新华社 京华时报记者 杨凤临





上一篇:国家工商总局:骨灰盒计入殡葬费属于滥收费
下一篇:三部门:职务犯罪举报人禁违规辞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传奇服务端| 一休论坛 ( 冀ICP备2023015431号-6 )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1 23:31

Powered by 传奇一条龙 X3.4

©本站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传奇私服一条龙学习与交流。

→点我直达内容 传奇版本 传奇工具 信誉开服 传奇素材 传奇漏洞 传奇脚本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